垃圾分类产业链概况
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管理的城市,上海目前主要推崇“点-站-场”模式,同时结合两网融合,即小区分类、中转站收集、分拣中心分选收集再生资源、末端处置的模式。与过去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相比,变化主要有:
变化一:增加了前端督导的环节
可回收垃圾是由分散到集中的管理制度上的变化,居民的有害垃圾产生量相对较少,因此在源头上垃圾充分分类后,对于整个环节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湿垃圾的转运和处理,一方面体现在垃圾车的需求的增量,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新增湿垃圾处理设施。
变化二:干湿垃圾从源头开始分离,并建立独立的湿垃圾转运、处理环节
全国推广垃圾分类,并建立与之匹配的收集和转运体系,长期来看会促进厨余垃圾处理的需求的极大的释放。根据数据,每人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约为0.3-0.5kg,数倍于餐厨垃圾(每人每天产生量约为0.1kg),预测实行垃圾分类后,上海每天产生的湿垃圾量(厨余垃圾)将超过8000吨,以此类推到全国,仅46个重点城市每天的厨余垃圾清运量就达到13万吨,厨余垃圾的处置能力缺口大,预计投资规模将超650亿元。
变化三:可回收垃圾趋向于集中管理
餐厨垃圾主要来自于小餐馆、大酒店、学校机关食堂等规模餐饮单位,违规收集、运输和处置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,大量的餐厨垃圾仍然通过各种渠道最终流入无资质的处置企业。而正规的餐厨垃圾处置企业则由于产能利用率低,处置费和副产品(毛油等)销售收入不达预期,部分项目长期维持在低盈利水平。因此回收和转运渠道的建立和管理,是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条件。
变化四:有害垃圾的单独收集和处置。
我国的餐厨垃圾处理行业正在经历从分散到集中,从非正规到正规的过程,早在2010年,在“地沟油”、“垃圾猪”等事件背景下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住建部环保部、农业部联合启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,并于2011-2015年先后公布了5批共100个试点城市,根据“十二五”和“十三五”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,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投资估算分别为109和183.5亿。目前大约有一半的试点城市通过验收(51个),11个城市被撤销试点,并有郑州、昆明、宁波和湘潭等四个城市主动申请撤销试点城市。
垃圾分类行业处理路线
餐厨垃圾处理:厌氧消化是主流工艺
餐厨垃圾的特点包括有机物含量高,含水率高,易腐烂变质,易发酵、发臭,主要是采用厌氧消化、好氧堆肥和饲料化工艺等生物法进行处理。其中厌氧消化工艺能最大化回收油脂,无害化程度高,并能够充分地对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资源化回收和利用,已经有超过70%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使用这条技术路线,是现阶段的主流工艺路线。
餐厨垃圾处理主要三种技术路线对比
厨余垃圾处理的补贴规模可控,未来看垃圾收费
2019年6月,《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(修订草案)》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,提出了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。现阶段,厨余垃圾的处理项目的盈利还是依赖于政府补贴。预计46个试点城市的厨余垃圾处理每年的补贴额约为170亿元,净增加补贴额为130亿元,补贴规模整体可控,若垃圾收费制度能顺利推行,则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人口规模前十的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补贴测算
办公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江汉北路南国中心供销大厦T2栋29楼
ICP备案/许可证编号:鄂ICP备17012945号 联系电话:027-85866036 企业邮箱: